道家修行与丹道-道与德的关系
发布者: 天真子
立即关注
道家修行与丹道-道与德的关系

道家修行与丹道-道与德的关系


    入门之要义,在于德善为本、动静结合、性命兼修。道德经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能修心悟性,大志积德,脚踏实地,通过一点一滴的积修,则成仙成佛又有何难哉?仙佛亦是凡人做尔!与诸位同道共勉!修德者,五德为仁义礼智信,外在的表现是礼德,通常可以此观察到一个人的心修水平,是否真实的修行。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几乎所有的内丹炼养家都一致认同,丹道的修炼与伦理道德的善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南宗祖师张伯端更在《悟真篇》中明确指出:“大药(内丹)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阴德即不为人知的好事),动有群魔作障缘!”也有不相信的,自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狂妄自大,必致终老无成,堕入旁门左道。《道德经》云:“报怨以德。”命不足以定终身。相士云:“唯有阴德最难评。”阴德者,彼以祸来,我以福往;彼以怨来,我以德往,此皆老子报怨以德之道。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四象五行全籍土,三元八卦岂离壬?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铅汞不难寻得,需要修炼者德行积累的深厚方能达到。四象五行、三元八卦的会合,全凭真意为媒,炼成一个含元至灵、人鬼神莫测的大丹。想要传授这种妙道,却未遇到一个是真心修道修德的人。)

    古人传法,必先传其德,后传其术,道与德是分不开的,德有三:阴德,心德,功德以上出自《悟真篇》第十一章。修德是积累福慧,修德、悔过是使灵台洁净之法,非修德不足以明道悟道。《性命圭旨》云:灵台洁净,欲念自然染污不得,天理时时现前,譬如杲日当空,魍魉灭迹,此一心地法门,是古今千圣不易之道。何为阴德明矣,未知何为心德?未请教

    德者,仁也。仁人本诸恻隐之心,动而然也,既动侧隐,随力而行之,谓之德。读感应篇阴鹭文,有许多不费一文之功德。垂讯世人,总在人之向善。心真何善而不行,何恶而不可戒?每见一念之善,感动上天,而获大福,不可枚举。岂富贵之家独能善耶?况德有三:阴德,心德,功德也,阴德济人,人皆不知,上也,心德济人,遇事天良发现者,次也。功德济人,见功

    得名者。又次也。有心立德志在可行,有居家之功德,有待族邻之功德。有交朋友之功德,有邂逅之功德,有处世之功德,此功此德非远大难行,能笃行之,不独积德累功,获不爽之报。小则处人处己之法,大则正心修身齐家之道。何谓阴魔?阴魔为宿冤业障,乃历劫今生于凡位中,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杀盗邪淫,多作罪孽,多结冤家。云“动有群魔作障缘”者,即此也。解救之法,惟遵老子报怨以德之道,多行善事、多积阴德,心要悔过迁善,此皆阴德之盛、驱魔之功、消孽之法也。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忏悔旧恶,决不再犯;再发大愿,普利众生;积蓄福慧深厚,方得神仙护持,消除宿孽于无形。

    翠虚真人陈泥丸云: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各自妄诞自相尚,不务真实为真诠。(修道又名修真,然则何者为真,何者为妄?举世的人都喜欢修仙学道,但其中有多少是一心参悟玄妙的大道之理、真心修道修德的呢?各自执著于一些旁门的小术小法,沾沾自喜,却以为这些就是大道真传了。)

    《性命圭旨》云: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归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万人中无一人!(除去金矿的杂质,冶炼出纯正的黄金,就好比修心之道,陶炼凡心凡情,以恢复众生本具的真如佛性。学道修道之人中,能够相遇并与其谈及这个道理的,真是少之又少啊!)
故魏伯阳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还丹不过是强名而已。

    明心是生死海中之智楫,尽心是烦恼病中之良医。修心之道,即《性命圭旨》云:夫明尽心之要者,时以善法扶助自心,时以赤水润泽自心,时以境界净冶自心,时以精进坚固自心,时以忍辱坦荡自心,时以觉照洁白自心,时以智慧明利自心,时以佛知见开发自心,时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常常以行善的方法来扶助自心,常保持上善若水一般的赤子之心,常以各种高尚的情操境界来洁净陶冶自心,常行精进来坚固自心,常行忍辱来坦荡自心,常行觉照止念来洁白自心,常以佛智慧来明悟利益自心,常以佛法来开悟自心,常以佛平等心来光大自心......)

    修心之道,就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道,如此方为道门正法。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古仙有云,欲学仙道,先尽人道。人道,即人伦也,就是做人的基本义务。忠孝节义就是人道。关圣觉世经云: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亏,可立身于天地之间。否则,为天地所不容。孝顺父母、赡养妻儿、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尽忠职守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与责任。人生于世,如果连人道都去履行,先失德于人道,于仙道也就不用谈了!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三教分流,其理则一。学道之人,勿存门派之见,应虚心学习,广求明师,广征博纳众家之长,而为大道所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性命圭旨》云: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去。

    欲修长生,须识所生之本。欲求不死,当明不死之人。本来妙觉真心是也。今人妄认后天有形,不知修炼先天心性,如此修道,无异水中捞月、镜里观花,终落空亡。令法性蒙尘,岂不悲乎?学道之人不悟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张三丰云: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返本还源,去妄明真。圣凡二路,由此(心)而分。出生死,再无别途(指修心)。登涅磐,唯此(修心)一法。修真之正途,入门在于修心,进步在于修心,尽性了命在于修心,成道了道亦在于修心。故曰: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每见学道之人,放浪形骸,不识约束猿心,更不知道德为何物,岂不悲乎?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岂不亦悲乎?故世罕见全真久矣!世虽有道法三千六百门,唯修心方能找着万法之根宗源头。故《圭旨》云修行之正路要打从源头上做起!

    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父母生前一点灵,返本还源是药王。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修心要清静,故《道德经》云:清静为天下正。《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故须清心遣欲,洁白守贞,善养浩然之气。气质清纯又要靠平时之道德修为,一步一个脚印,所谓“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如此修去,天天进步,自有明道之一日。若心果真清静,达至“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则离道不远矣!

    道为何物?视之不可见,触之不可得,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谓之恍惚。道自虚无而化生一气,故曰有生于无,而天地人万物皆在其中矣。万物根于大道,故道在身中,而不假外求也。世人不明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日逐无涯之事,随波逐流于生死之间,迷失真性,起惑造业,业报偿还,不息不休。故三教圣人出焉,教人修心养性、去妄明真而出生死之途,皆一念佛性之慈悲已。念学道之人,岂可执于一诀一法之小术而私之秘之?然又不能妄泄天机,反成祸害,不合大道全体。上体佛道圣祖之慈,今特将悟道所得,倾囊而出矣!唯愿同道中得阅者珍惜,对照经典自行领悟,则不枉吾一番苦心也!无德者,决难承受大道天机;积德之道,方为“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信乎其行。性之根,命之蒂,吾得修心积德而固之。故《道德经》云: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道不讲不识,理不辩不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讲的,只是一些修道的粗浅常识而已,不敢以藏私。心生于物死于物,恩里生杀害藏恩;谁知天地反覆理,龙蛇起陆星辰伏!“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真师岂是容易遇着?有的人苦寻了一生也没遇上,有的得诀却因德薄业重而终了一生无成,抱憾而去。围绕着寻师访道与修真,曾发生过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往事。当中也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半途而废的凄怆。佛门有句话,叫作“广发大愿,自薰成种”。因为,凡学菩萨道者,都要发愿。所谓发愿,就是立志舍己为人,舍己为众生。没有这个大愿,就不会增长智慧。所有的发愿都是善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就是佛性慧根,就是慧力,是种植大善根因缘的前提!发愿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有行动,叫愿行,即要言行一致。一定要发菩萨的大愿,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愿行一致,从而积累善德善根,修习法性,以此熏染培养自己的佛性种子。也就是说,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佛道的种子根苗。否则,就算真师现前,又能怎样?看到你是一个不合格的道才,只能摇头叹息,弃您而去,当面错失奇缘矣!

    《性命圭旨》作者说:“予最爱《藏经》中四句偈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世尊亦曰:度尽众生,然后作佛。区区由是发一念慈悲,罄将师授秘诀彻底掀翻、满盘托出,以吁徕后之有缘,复返天界而不沉溺于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一悟渡群生。

    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为之。《悟性穷原》作者说:“因看各种丹经,无不言有功方得果,遂立下洪愿,别师云游。”《圭旨》云:盖道之与德,犹阴之与阳;行之与功,犹目之与足。钟离真人云:“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全;功行两圆足目备,谁云无份作神仙!”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内观经云: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故《性命圭旨》云:“若使不难,则满市皆神仙矣,安足为异耶?”必须立志要坚定,愿行要真实,人之难舍我能舍,人之难行我能行,人之难忍我能忍,人之难苦我能苦,立下冲天之志,方成万世之功。所谓“辛苦二三年,快活千万载”。人生在世,要看得透、放得下,一切莫恋,一切莫贪。一个贪字。不知迷却多少修道人。不历人世之苦楚,多难堪破世情之变幻。世人好慕道,多少是真心?至于清虚寂灭,真常大道,鲜有好之慕之者。道为尊,德为贵,当观世间一切是假,唯道乃真!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勤而不遇,必遇真师;遇之不勤,终为下鬼。有的人,人生稍遇不顺,便怨天尤人,有谁会去回想一下,这是自己的宿命?改置命运,靠的首先是善德的积修。否则,又焉能夺神功、改天命?金丹之道,岂是等同儿戏,三才相盗,天时也,地利也,人和也,侣法财地,不可或缺,若非勤积阴德,又岂能夺天地之造化,得天地之全功?有德者,师助,天助,得道者多助!《玄宗正旨》云:“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八万四千皆末法,无为妙有乃真诠!”佛经云: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学道靠的是灵信。真心学道者,应从德志行信四字检验自己,是否真有向道之心:德行如何?志愿怎样?愿行是否坚定一致?信的是否真实坚定?然后再定行止可也!否则,半途而废,离经叛道,获罪于天,累及九祖!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修德之徒不可学也。这是古有明训的。修行之全程,修心修德要贯彻始终!信乎其行!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心性之修为,不是空谈,始于有作,终于无为。修心要从修德开始。怎样修德?首先要从修善德、阴德开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往昔今生,总曾犯过这样或那样的过失,究其心因,总不外乎贪、嗔、痴三个字。关键在于明白到自己曾犯的过失,痛改前非,忏悔旧恶,决不再犯,心存善念,节制私心欲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心灵自会一天比一天清静了。否则,背负着沉重的业障包袱,怎能顺利修真!善德有如下五种:仁、义、礼、智、信。不存仁慈之心,滥杀生命,就违背仁德了。贪得无厌,乃至贪小便宜,非己之物,强取为己有,则违背义德了。举止言行无所约束,乃至于邪淫,就是违背礼德了。过分沉迷于享乐,玩物丧志,花天酒地,虚耗时光,就违背智德了。随便说谎话,言行不一致,乃至不守承诺信约,就违背信德了!其他诸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国爱民、博爱仁慈、谦虚忍让、忍辱负重、和睦兄弟、好善教化、仁厚宽恕、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救急扶危、救难济贫、见义勇为、勇猛精进不懒惰,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善德。面对财物珍宝,不起贪念,心存善德,非己之物我不取,修心也!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恶骂侮辱、乃至种种恶行,心存善德仁心,不起嗔怒怨毒之念,修心也!对于人世之种种事物乃至财富爱情等,无论喜爱与否,无论得不得到,都不应过分执着沉迷、贪执留恋不能自拔,修心也!

    节制七情六欲,心灵清净空明,方能摄心止念,以至于无欲无为。所谓“心死则神活”也。故《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元神主事,则无不为也。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知常返本人难识,妄作招凶往往闻!修心就要节制私心,化私心作公心。要减少私心,节制欲望,所以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私自利的心态是不可取的,既不利于修心,也不利于修德,所以要逐步修正这种心态。老子云,天长地久,非以其无私耶?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修心就要遏止欲望。自我享受减几分,为人自世退一步。五色令人盲,五音使人聋,五味令人口爽,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千古一道,万圣一心,修道必要修心也!

    修行的善法很多,比如放生便是其中一种;各种善法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觉世经》中都有有详细论述。佛家将各种“菩萨行”(善行)归类为六种,称为六度波罗密,又称六度万行。但必须注意修善德的同时不要忘失了众生心。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有(私)心为善不是德。佛家有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名为魔业。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不能成就正觉,终落入轮回之中。因此,在修行放生等善法的同时,一定不要忘失了菩提心,不要忘记修行的最终最根本目标是为了普救群迷,不要忘了自己所发的大愿。广修善行的同时,必须节制私欲;心因为上!

    人有三品,法分三元,其理则一。《性命圭旨》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其体则一,其用则二。何谓体?本来三宝一体是也!何谓用?内外两般作用是也。故《悟真篇》云: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火熟自然红,温养两般作用。此渐教也,权法也,接中根及下根之人。大药虽分神气精,三般原是一根生,凡夫生死如轮转,只因迷却本来心。心即性也,故朗然子曰: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此顿教也,实法也,接上根及上上根人。

    历代高真都是喜济人利物、普济众生的。南宗二祖石泰,翠玄真人是也。宋朝常州人,精通医术,常以医药救人济世而不受其答谢,只许种植杏树一棵;日子长了,杏树越种越多,成了杏林,所以人称石杏林。后来遇到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得受金丹秘诀,享年137岁。著《还源篇》传世。有诗颂其得道成真:雷破泥丸穴,真身乘火龙;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南宗四祖陈楠,翠虚真人是也。宋朝惠州人,平素以盘栊箍桶为业,沉浮人世无知者。从师薛道光,得金丹法诀。据《道藏》载,陈氏遇黎姥山(即五指山)神人,授以《景霄大雷琅书》,遂能以雷法行世。常与人治病,惟以符水撮土为丸,服之即愈,所以人称“泥丸先生”。后归隐罗浮山,以道法行世,常用“雷符”为村民“驱狐治鬼”。某年,苍梧遇大旱,乡民祷旱苦不得雨,陈乃出而施法,顿时雷雨交作,雨水充盈。平时衣衫褴褛,尘垢满身,常食狗肉,终日烂醉,日行四五百里,不知疲倦。喜欢济人利物,行踪莫测。或有问其寿岁者,答已阅世43年,但有祖孙四代先后见过其容貌。著《翠虚篇》传世。授白玉蟾为传人。逝世前留诗曰: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声;今朝得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

    噫吁嘻,危乎高哉!学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难,难,难,道最玄!又要广结善缘德行无亏欠,又要堪破名利恩爱绝尘缘;又要过得酒色财气诸魔关,又要捱得千般贫苦下贱方成真;又要戒除傲气嫉妒口舌诸恶习,又要仁义礼智德为先;既要先尽人道行天道,又要广行教化道德衍;既要六根清净心空明,又要低心明真悟性天;既要奉事师道九年考,又要孝悌忠信无差欠。道不可道仍须道,德行难修更要修;只为众生难明道,业积如山没出头!诸佛仙真,至今仍在度人!若会杀机明反履,始知害里却生恩。愿以此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千古以来,道家讲究的,是修道立德、修贤修圣,必有其深刻的道理。千经万典、苦口婆心,说的也无非是一个道理:以慈善之心入道,成就自利利他的广大事业,前途一片光明;以险恶之心入道,则必然魔象丛生,凶险无比,断无成功之日。奉劝学道诸君子,回首自思,慎之慎之!不皈依于持真法的上师与善知识,不能说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只可以说相对比较难,仍须福业所致,独觉罗汉是也。然舍其易而取其难,此非愚人之心耶?吕祖师云房,紫阳师刘操......真一之道,代代心传,历代祖师皆有师源正脉。修德为上因!师者之所以传道德、授道业、解困惑也!

    若复有人,妄图以已一人之力,贯通阴阳夺造化,不受道德、师门、戒律、玄律之种种约束,或借术敛财,或以神通为己谋名利,或纯以“气功”为己谋福利,是实不知阴阳造化之机、天地人三界之因果,究亦难逃造化!慎之戒之!
<< 浏览更多的文章---                                        ---逛逛须弥山众筹 >>
登录后可以发表提问或评论,立即 登录注册 发表话题,请师兄们一起维护我们的须弥山平台。
爱的众筹  
须弥山弘法基金募集中
 
开始时间
众筹中...
剩余天数
02/04
  
长期
您可以为须弥山弘法基金捐款,一起支持平台的发展!
日行一善 支持公益
须弥山免费为寺院道场和师兄们提供众筹结缘平台
同时您可以支持我们的公益基金,您的捐款用途如下:
1. 须弥山弘法公益费用(助学、助弱)
2. 合作寺院道场的香火功德(放生、助印经书)
3. 须弥山平台维持费用(服务器 / 公益推广)

您的支持,不仅让须弥山平台顺利运作,同时您的支持将直接利益众生!
您的热心,将使您福报无穷!
我要支持

须弥山公告【须弥道场】

《金刚经》:法施舍有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度人经》也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须弥道场是一个传播智慧的道场!
请师兄们踊跃投稿:1508259760@qq.com
您也可以自行发表文章:我要发布文章

须弥道场规则:

1、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论述(务求原创);
2、任何人都可以对论文观点提出见识或者问题;
3、辩论道法须注意言语文明,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
4、对不文明发言,管理员师兄将删除相关言论。

发布者信息
道藏天真!
意见反馈 在线咨询 申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