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瑜伽禅与生活禅:印度禅法的中土化
发布者: 智者无畏
立即关注
简析瑜伽禅与生活禅:印度禅法的中土化

简析瑜伽禅与生活禅:印度禅法的中土化

    前一阵看了严耀中老师的《中印佛禅的不同趋向》颇有所获,于是将其中的精要简析如下,希望对师兄们有所启发。

    禅作为修佛的一种主要途径,衍生出很多观念与修法。这诸多禅法既是教义的发展所导致,也可以说是佛教在流传的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影响所成。这可以用所谓瑜伽禅和生活禅之比较说明之。


    禅定是印度诸教的一种通行修法,因其关联着肉体和意念,所以也就有了瑜伽和禅之间不同程度的关系,若“所谓瑜伽即禅定是也”。婆罗门教将禅包含在瑜伽之中,“奥义书中有关禅的思想最初是在论述瑜伽是展示出来的”,故吾人可将其称为“瑜伽禅”。“禅定这种修持方法来自婆罗门教和其它'外道'的'瑜伽',释迦牟尼在创教之前曾从外道学习过'四禅'、'四无色定'.释迦牟尼在创教过程中吸收了外道的一些瑜伽修持方法,并加以改造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禅法”,由此也形成了佛教的“瑜伽禅”。佛家很是重视禅,如将禅列为“六度”之一,并且在事实上成为佛教与婆罗门教之间关联的一个重要侧面。因此以瑜伽禅为题能很好地说明这诞生于印度的两大宗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陈兵先生对这种关系曽有专章论述。 婆罗门教与佛教之瑜伽禅的另一个主要一致地方,是强调肉体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体姿和正确的意念之间的关联。因为这两者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即婆罗门教与佛教共同讲禅的基础在于将观想作为一种主要的修持方法。“瑜伽把个人的思维活动完全引向自身内部,用于控制意念和身体器官”,进一步“把气息与精神性的'我'同一起来”。如坐禅与瑜伽有着相似的功夫。如“调息是诃陀瑜伽中一项主要的技术”,其“调息法主要有三种:入息(p?raka)、出息(recaka)和持气(kumbhaka);入息就是把气息吸入身体;出息就是呼气;持气就是蓄气不呼或闭气不吸”。而最早传入中国的禅经就是安世高所译《安般守意经》,其所述禅之数息观,也是在出入息上下功夫。又求那跋陀罗所译《杂阿含经》卷十七云四禅:“初禅正受时,语言止息;二禅正受时,觉观止息;三禅正受时,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可见调息法也正是佛教行禅的基本功,而调息的过程正是意念控制肉体的过程,所以佛教如此之行禅便是一种瑜伽禅,而此禅也是最先传入中国的禅法而且因为这种联系可以被广泛地感知,其影响很广,信奉者甚众。


    在六朝“神通禅还是密宗与禅学结合的粘结剂”,因此密教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土,走的都是瑜伽禅的路子,可谓殊途同归。不过即使是仅就神通而言,佛禅与婆罗门教的瑜伽禅也是有区别的。如吉藏《百论疏》卷上云:“外道修禅得五神通,前后各知八万劫内事,自八万劫外不能了知,故云冥”。而参佛禅以“禅思静默,通达三昧”,故能得“六通”,如智者大师的《誓愿文》里有“誓于此生作,长寿五通仙;修习诸禅定,学第六神通”之说。据菩提流支所译《佛说法集经》卷三云:“何者是六通?所谓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如意通智、漏尽智,是名六通”。于是具六通者“观身与佛不差别”,因此首先在功能上,佛教认为它的瑜伽禅比婆罗门教的更胜一筹。还如两者的观想方式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后来的中国禅,不同之处就更大了。


    不管五通还是六通,都是禅在意念上的功夫和瑜伽在肉体上的功夫相结合之结果,“瑜伽行者所以能够发挥超自然力,不外本来具有底能力,由修行开展”。其趋向是肉身成佛,也是瑜伽禅和其他的禅相区别之要点。不过在中国,瑜伽禅的发展是有限度的。随着密教的衰微和溶解,以及似与道教的神仙形象重复和混淆,所以两宋以降禅僧们所显示的神通未曾有超越前代者。而在印度,密教在公元七世纪以后,完全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瑜伽禅也就有了充分的发展。然而随着印度密教中婆罗门教的因子越来越多,佛教也就一步步地失去了本身的宗教特色,其瑜伽禅也几乎混同与婆罗门教中的瑜伽禅了。当印度的佛教在十三世纪遭到伊斯兰教的打击后而被摧毁,瑜伽禅就只存在于婆罗门教中,并被简称为瑜伽,在修炼上从此也难以与其它瑜伽有明显差别。


    更重要的是,瑜伽既然是意念与肉体的高度结合,促成其结合之身心两方面长期修炼的趋向虽然是回归本体,却与众生有别,而非与众生无别,故多有禅窟禅房以为隔离专修之境。如此就与中国大乘佛教的主流教义发生了脱节,因为中国佛教在佛性论的基础上,关于众生是佛,佛是众生的论断很容易产生佛似众生,众生似佛的想法。如果着意于肉身成佛,岂不拉开此肉身与一般肉身之间的差距?这两个观念之间显然有些不大对头,“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故通过瑜伽禅来肉身成佛,似有违“大悲平等,物我一均”之嫌,何况专心致此则易沉溺于神通而坠入魔障。


    为解决这样的矛盾,于是中国佛教在禅修上演化出不少新意来,虽然佛禅中包含着多重意向之内涵。鉴于佛教和婆罗门教都讲禅,但又有着对禅的不同理解和禅法,而这种不同又和对禅和瑜伽之间关系的理解不一相关,因此在禅学中,也可以萌生出以慧为主的禅法。由此则有“出家之人心不依佛”之无念禅产生,一种以否定之否定的关系体现意念的禅,一种以无所追求为追求的禅。即是“闻说菩提,不作意取菩提;闻说涅槃,不作意取涅槃;闻说净,不作意取净;闻说空,不作意取空;闻说定,不作意取定。如是用心,即寂静涅槃”,以达到“无畏自在,直见佛性,中无缁磷”之境界。据说达摩与梁武帝话不投机,就是因为“梁武帝问有为之事,达磨贵传逕门心要,机教相乖,若水投石”。不有为,当然在于无念,因为无念才能无为。或云无为而无不为,所以“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这虽是不求神通而具备神通者,但高出了瑜伽禅的神通一层境界。由此行禅,舍念清净,即是无念禅了。神会阐明其所依之理:“但自知本体寂静,空无所有,亦无住着,等同虚空,无处不遍,即是诸佛真如身,真如是无念之体。以是义故,立无念为宗。若见无念者,虽具见闻觉知,而常空寂,即戒定慧学,一时齐等,万行俱备,即同如来知见,广大深远”。


<< 浏览更多的文章---                                        ---逛逛须弥山众筹 >>
登录后可以发表提问或评论,立即 登录注册 发表话题,请师兄们一起维护我们的须弥山平台。
爱的众筹  
须弥山弘法基金募集中
 
开始时间
众筹中...
剩余天数
01/09
  
长期
您可以为须弥山弘法基金捐款,一起支持平台的发展!
日行一善 支持公益
须弥山免费为寺院道场和师兄们提供众筹结缘平台
同时您可以支持我们的公益基金,您的捐款用途如下:
1. 须弥山弘法公益费用(助学、助弱)
2. 合作寺院道场的香火功德(放生、助印经书)
3. 须弥山平台维持费用(服务器 / 公益推广)

您的支持,不仅让须弥山平台顺利运作,同时您的支持将直接利益众生!
您的热心,将使您福报无穷!
我要支持

须弥山公告【须弥道场】

《金刚经》:法施舍有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度人经》也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须弥道场是一个传播智慧的道场!
请师兄们踊跃投稿:1508259760@qq.com
您也可以自行发表文章:我要发布文章

须弥道场规则:

1、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论述(务求原创);
2、任何人都可以对论文观点提出见识或者问题;
3、辩论道法须注意言语文明,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
4、对不文明发言,管理员师兄将删除相关言论。

发布者信息
意见反馈 在线咨询 申请合作